债务链、建设链、房产链、项目链
办案手记

2020年5月28日《民法典》表决通过,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,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。

 

媒体报道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媒体报道

[转载]中国优秀律师人人自危的故事

 

    本人李洪华不敢称为全国优秀律师,但却是一位真正的律师,从前的公益诉讼不讲,单是我起诉政府公开80案,我已被两次谈话。以下是中国优秀律师人人自危的故事,说不定真就能落于我的身上,律师被吊证,上访法官开除呀!
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中国优秀律师人人自危的故事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(两则)

 

 
《法律与生活》杂志 郑荣昌

   

最近,我总是听到律师(往往都是优秀律师)自感职业风险加大、前路凶险莫测的故事。与之相伴的现象是,中国的杀猪经济(杀富济官的经济)越来越盛行。事实上,在一些地方,司法已经成为地方经济或腐败官员保驾护航的工具。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系是不言而喻的:你为一些人辩护,就意味着你断了另一些人的财路,既然断了他们的财路,他们就要对你下毒手。

 

这类故事中,令我最震撼的莫过于陈有西的故事和张燕生的故事了。陈有西的故事是我在刊物上看到的,张燕生的故事是她自己讲给我听的。

 

陈有西认为自己是那只可能先被抓出笼子宰杀的猴子

 

在陈有西看来,强势政府、弱势法院已是今日中国的普遍现象,行政权等公权力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司法的权威和公正,而法治权威的丧失,又导致了上访不断、非理性解决争端现象群发,政策治国、矛盾长期累积等一系列问题,法庭释放不了社会积冤。

 

  温家宝在二零一零年的新春团拜会上的讲话总共八百字,在全国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的,有两个字,“尊严”。随后的一个月内,温家宝三次提到这两个字,甚至首次将尊严写进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。“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”,温家宝解释说,首先是“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,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,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。”可中国人的尊严在哪里?

 

  在中国广东、云南等地,有一道用来招待贵客的菜叫猴脑宴。取活生生的猴子夹在餐桌中间,直接掀开它的天灵盖生吃猴脑。刚开始的时候关在厨房笼子里的活猴子看见厨师走过来,都会发出凄惨的叫声,挣扎着希望不被捉到;日子久了,大家知道躲不过被生吃的命运,就都不叫了,只是厨师来的时候,拼命把最弱的那只推到笼子边,让人可以一把抓走,让自己躲过一劫。

 

  “哪怕明天就轮到我,起码今天我安全了。”

 

  当陈有西用这个“猴子理论”来形容今天中国律师心态,这位最近因替李庄辩护而出名的律师,眼里竟透露出一丝忧伤:“自从我接了李庄案,律师界支持我、欣赏我的人不少,可我也知道,背后甚至公开场合在骂我诽谤我的大有人在。他们庆幸自己没被纳入另册,觉得我很傻,等着看我的好戏、看我什么时候也出事。中国现在有很多这样狡猾的猴子,可悲的在这里。”

 

  原本是为了当事人所做的正当辩护,到头来成了挑战权力和体制的出头鸟;原本是为了道义和正义所做的职业选择,到头来只是为了生存的一份工作。“现在中国大部分的刑辩律师不争辩了,配合公权力,关键问题不辩。这些律师,法院检察院还会介绍案子给他,案子越做越大。大家都学会了这一点,某种程度上,就是哀莫大于心死。”

 

  “我知道自己现在就是那个将要被抓上餐桌的猴子,可我也不害怕,害怕我就不会去重庆了。我是觉得总要有人做那个猴子,发出几声惨叫,让其它的猴子能够冲破笼子。万马齐瘖究可哀,这个社会不能没了良心;中国的知识精英,不能没了脊梁。”陈有西说,“中国必须要思考和立即启动根本性的司法改革。”

 

(摘自亚洲周刊2010年第24期《中国法治倒退引发司法界焦虑》一文)

 

 

张燕生认为自己是那只关在箱子里无所适从的老鼠

 

张律师说,有三只都装着按钮的箱子,各自关着一只老鼠。

 

第一只箱子里的按钮是吉祥之物,老鼠只要一触动它,就有一个开关自动打开,从里面流出大米和水,老鼠发现这个秘密之后,就频繁地触动它。

 

第二只箱子的按钮是不祥之物,老鼠只要一触动它,就会遭到电击,有过几次电击体验后,老鼠对它敬而远之,即使饥饿难忍也不去触碰它。

 

第三只箱子的按钮是诡异之物,触碰它的老鼠可能得到大米和水,也可能遭到电击。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触碰它会得到大米,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触碰它会遭到电击,没有规律可循。关在这只箱子里的老鼠特别烦恼,因为它老是要想“可否触碰这个按钮”,饥饿难忍的时候,这种苦恼尤甚,简直要让它患上精神病。

 

张燕生说,他现在就像关在第三只箱子里的老鼠:有的案子,依法进行辩护吧,就会得到奖励——法官就会采纳她的辩护意见;有的案子,依法进行辩护,法官反而不采纳她的意见,甚至将她视为敌人,处处找她的岔子,判决结果也会更加不利于当事人。为此,她苦恼之极。